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时代“三下乡”特辑(十四)| 人文学院“逐梦知行”团队

作者:编辑:校团委来源: 发布时间:2022-08-26点击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bevictor伟德官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bevictor伟德官网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以迎接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结合学习党领导下中国青年运动的百年历程,引导bevictor伟德官网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感知社情、体察民情,通过社会实践受教育、增才干、作贡献”,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经学校研究决定,今年暑假面对全校青年学生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各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围绕党史学习、理论宣讲、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


8257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旗)

团队信息


14FE9


人文学院 逐梦知行 团队

团队指导老师:冯姗、万蕾

团队学生负责人:赵延昭

团队成员:赵延昭、张宣、王仕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琳、陈湘、汪楚琳、谢怡钦、王宇宁、涂涵池

团队口号:青春向党 情系家乡 逐梦知行

实践地点:湖北省十堰市南化塘镇及青曲镇、咸宁市嘉鱼县、宜昌市金家坝村、河北省易县、江苏省淮安市

实践时间2022年7月1日—8月1日

1

实践背景

团队以家乡为依托,开展互联网+跨高校合作+社会实践”,考察调研三省六地了解当地红色文化保护与发展、乡村小学教育发展历程、支柱产业对巩固脱贫成果所做的贡献,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通过团队成员们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走访、调查当地现状。


17FFD

2

实践内容

红色追忆

7月1日,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团队成员们开展“追溯建党初心,聆听革命回响”特别活动,分别在玉皇山村、淮安市、十堰市及金家坝探寻红色足迹。在玉皇山村,团队成员参观玉皇山战役纪念馆与南化塘战役纪念馆,使团队成员认识到了当今中国所取得的发展成就来之不易。同时,团队成员们与马金良、张启国等5位“光荣在党50周年”老党员进行交流,听他们讲南化塘战役相关历史,为国家建设所做的点点滴滴,令成员们倍受感动与鼓舞。

在淮安市周恩来纪念馆,团队成员参观总理汉白玉雕像,寻找周总理印记,追忆周总理为人民奉献一生的故事。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来自天南海北,却都怀着对伟人的敬仰来到了这里。“今年我们已累计接待游客70万人,对外开展宣讲30余场,观众5000多人次。这里,从来没有淡季。”周恩来纪念馆副馆长施春生说。周总理事迹深深打动了团队成员汪楚琳,她感慨“总理风骨长存,我们更要守护好,发展好这盛世中华。”

老党员是时代的缩影,是历史的亲历者。7月5日上午团队一行来到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城关镇有幸采访到党龄76年的老党员冯耀阶爷爷。当得知我们询问郧阳地区发展感受时,冯爷爷便从他入党历程娓娓道来。95岁高龄的冯爷爷精神矍铄讲他军旅生涯与担任干部时为国家建设所做的事情,在故事中最令团队成员印象深刻的一句话便是:“共产党员就是个钉子,哪有需要钉在哪,那就是我的阵地。”

7月23日,团队成员陈湘采访到金家坝驻村书记陈光红,面对团队成员的提问谈笑风生,已有26年党龄,军人出身的陈光红饱含热泪地说:“金家坝村是我的家乡,我一辈子都在为家乡的发展而奋斗努力,十八大以来,乡村的发展加快,我们金家坝村更不能落后于人!”在2016年的时候,正值金家坝村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作为党员的陈光红勇敢地站了出来,接下了村党组织书记的重任,成为团结带领全村 329户872名贫困群众走出贫困、奔向小康的“主心骨”。他们用三两句概括他无私奉献的一生,却用对普通百姓视角下的家乡变化滔滔不绝。

支教实践

团队成员关注基层教育发展,关爱乡村孩子成长。在青曲镇,实践团队开展跨高校合作交流,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朝煦”服务队,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筑梦”支教团队进行合作,支教调研青曲镇小学教育。

团队成员们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在活动中教孩子们练习“八段锦”;同时,团队成员们也广泛了解学生们兴趣,注意到乡村学生身体素质好,男生十分热爱篮球,为此“逐梦知行”团队与“朝喣”服务队合作,教授学生们篮球技巧,致力于提升孩子们的综合水平。

不仅于此,团队成员还关注孩子们健康成长。在询问青曲镇小学的康老师时,康老师说“最近十几年,生活条件改善了,住宿条件变好了。国家对乡村教育十分重视,今年秋季开学前,新修建的教学楼会投入使用,届时将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优美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在撰写关于青曲镇中心小学发展报告与建议,留给学校备案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们真正了解到国情社情民情,感受到祖国的发展变化,为乡村教育贡献出了一份青春的力量。

村振兴

团队成员们在郧阳南化塘镇调研走访脱贫致富路。南化塘镇以迦娜袜业为龙头引领,在集镇建设袜业产业园,在玉皇山、黄柿坪、马纵岭、江湾等交通便利中心村开办袜业车间,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关帝、化山码头建设定型作坊及包装作坊。初步形成以集镇为中心辐射周边,带动沿线,点线面结合的袜业产业示范区,2021年全镇实现袜业出口创汇1800万美元。“没想到我们老了,还能进厂务工挣钱,去年居然一共赚了1.9万元!”玉皇山村70多岁村民周兴浩告诉团队成员,表达他对脱贫产业的赞扬。

团队成员们认识到祖国发展变化与党的领导,领袖领航的关键作用密不可分。同样红色文化的底蕴赋予易县人民出人意料的韧劲儿,靠着韧,他们摆脱贫困;靠着韧,他们将本土红色旅游业缓缓抬起。围绕“全域旅游、全景易州”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在易县狼牙山下与果农交流生活境况,体验田间采摘,走进民宿与酒厂询问负责人疫情背景下发展情况。交流中团队成员们认识到易县人正是靠着狼牙山五壮士精神所带有的韧劲,在如今疫情冲击下不断创新思路、谋发展。

在咸宁市嘉鱼县,鱼藕之乡新时代谋新篇。“武嘉同城,咸嘉融合,一主两翼,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没有仅仅印在纸上,团队成员们在藕田的藕农们身上看见了它,在莲藕生产线上也看见了它。团队成员在当地走访嘉珍农业公司中发现,除自主开辟水生蔬菜基地外,还带动了周边5个村种植莲藕、藕带、湘莲的产地基地,年消耗周边藕类产品达6000吨,走出了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致富新路子。不仅提升了农户的“造血”能力,也推动了嘉鱼县莲藕种植产业化的进程。

在宜昌市兴山县,团队成员走进新建的花卉种植大棚,偏偏仲夏也有三春盛景。在村委会的介绍下,一面金家坝村农旅结合,多点开花的“美丽经济”大旗缓缓展开。整个花卉基地现有种植茶叶苗42000株、桑蓓斯156800株、温室大棚24个。眼下3万多平方米的大棚内,四种不同品种的西瓜和甜瓜已竞相成熟,预计今年试种的10亩地瓜果总产量可以达到7万斤。九月初将产物装箱发往重庆、上海、广州等地进行销售,团队成员们都深深感受到乡村经济的振兴。

3

实践成果

初心赴使命,热血绘春秋。团队成员创新活动模式,以“互联网+跨高校合作+社会实践”形式,积极记录总结,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11篇,B站纪实视频6篇,微博文章30篇,抖音视频6篇,逐梦知行团队“三下乡”相关内容全网点击量破万。

“逐梦知行”团队高质量完成调研内容,形成了45页3万5千多字调研报告,被多家官方媒体报道,真正做到了深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宣传家乡。通过对家乡发展成就的调研,在社会实践中增长了才干,锻炼了能力,开拓了视野。

4

实践心得

“三下乡”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的舞台,成为团队成员们大学生活锻炼提升自我的宝贵经历,也使团队成员们领悟了党的领导、制度优势和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这次实践带给团队成员的记忆是难忘的,他们取得优异的成绩离不开指导老师协调各方、团队成员辛勤付出、各地领导支持与鼓励,成员们会把这次实践当作一个起点,积极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自我。

承风骨亦有锋芒,有梦则刚,前往皓月星辰,初心不忘。三下乡”活动充分结合大学生的所见所识,尽己所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为乡村注入新的生命力,同时也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加入进来,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力量,传播正能量,在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 Copyright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bevictor伟德国际官网|始于英国源自1946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608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