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时代“三下乡”特辑(十六)| 外国语学院“喜迎二十大,助力乡村振兴”红色助农调查实践团队

作者:编辑:校团委来源: 发布时间:2022-08-29点击次数:

为深入了解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bevictor伟德官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教育体系与社会服务中的重要作用。经学校研究决定,今年暑假面对全校青年学生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各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围绕党史学习、理论宣讲、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

 

8257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旗)

 

外国语学院“喜迎二十大,助力乡村振兴”

红色助农调查实践团队

 

1D824

(团队成员合影)

团队指导老师:傅丽、程星、黄小雨

团队成员:陈恬恬、宁悦如、袁亚婷、郭恩利、石晓琴、李小林、刘彬、赵家敏

实践地点:湖北省恩施咸丰县白岩村等地

实践时间:2022年6月18日—2022年7月3日

 

实践背景

为巩固拓展新时代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在建党101周年之际,外国语学院“喜迎二十大,助力乡村振兴”红色助农调查实践团队赴湖北恩施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喜迎二十大,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队将“三下乡”和“返家乡”相结合,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大思政课堂”,以“调研带课题,实践带成果”为主线,组成一支乡村振兴红色助农调研实践团队。

 

2B396

实践内容

乡村振兴正当时,外国语学院实践团积极响应校团委号召,将实践活动立足于恩施少数民族地区,以“集中与分散”,“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前往恩施、巴东、咸丰、利川等四个县市,21个“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村”乡镇实地进行走访调研。

 

01

走近非遗文化,了解非遗故事

6月18日,团队成员参加了咸丰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宣传展示活动。活动中,团队成员向工作人员了解了石雕、木雕等传统美术;竹编、土家吊脚楼营造等传统技艺;以及《三棒鼓》、《打土地》、《原生态地盘子》等非遗文艺等特色文化。

团队成员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鲜明的中华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活态呈现和民族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保护我们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让它在历史长河中继续散发光芒而不被泥沙所掩埋。

 

02

访谈驻村党员干部、了解当地党建民生

6月30日,团队全员集合后,前往恩施咸丰县高乐山镇白岩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开展驻村党员干部座谈会。白岩村党支部颜红江书记向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白岩村当地基本情况,展示了在国家政策帮扶下,当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战的成果。

白岩村在村支部党员和农民群众的共同奋斗下,依托当地独特的地理优势与茶产业优势,实现“产业兴,则乡村兴”。成员们在了解到白岩村近年来的发展变化的不易后,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农村要振兴,好的产业就是基础,要想探索农村发展“致富路”,就得激发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03

传承红色信仰,勇担时代使命

7月1日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1周年,实践团队在白岩村村书记的带领下,走访慰问了一些困难老党员家庭。团队成员与在党三四十年甚至是五十年的老党员们进行交谈,聆听他们曾经的那些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感受他们为新中国成立抛头颅、洒热血、无怨无悔献身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

团队成员们在聆听中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青年一代要传承老一辈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努力学习,锤炼本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04

赠一本好书,点亮一个梦想

来到白岩村之前,咸丰籍团队成员先行对该村进行了实地调查。成员调查后发现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平时娱乐活动有限,缺乏途径增长见识,开拓视野。针对此现象,实践团依托白岩村村委会旁的儿童港湾,开展了“赠一本好书,送一份寄语,点亮一个梦想”爱心图书捐赠活动。

作为新时代承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青年,关注下一代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我们的职责与义务。我们深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生活的贫困或许是暂时的,但精神的贫瘠无法补救。好的书籍,就像一个好老师,也许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

 

05

走进生态茶园,了解富硒茶文化

7月2日,团队成员步行前往茶基地摘茶,体验茶农的生活。团队成员穿梭在茶园里,“一尖一叶”仔细采茶。采茶结束后大家聆听老师傅讲解茶文化之“韵”,并且在老师傅的带领下学习手工制茶。

与老师傅的交流过程中,成员们不仅学到了许多制茶的工艺步骤,还深入感悟茶文化,体验到了其中的复杂性及对制茶手艺的高要求。

 

06

坚定历史自信,传承民族文化

7月3日,实践团队走进咸丰民族博物馆体会家乡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内涵,领略当地民族风情、文化特色。里面一件件斑驳的文物、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大家仿佛回到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真理的执着追寻、为远大理想的不懈奋斗的艰辛历程。

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国家强大的重中之重便是文化自信。成员们不禁感慨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延续历史文脉,实践不止,传承不息!

 

活动宣传

外国语学院“喜迎二十大,助力乡村振兴”红色助农调查实践团队在“三下乡”实践过程中,积极配合相关媒体进行活动宣传,中国青年网与湖北高校思政网等媒体对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

 

实践意义

 

实践团队以bevictor伟德官网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积极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增强乡村发展力,推动新时代乡村的新发展。

习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近年来,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各个村县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探索乡村产业发展的特色道路。一个个产业强村、美丽新农村、文明新村不断涌现,成为各个乡村振兴图景中的点睛之笔。

bevictor伟德官网总书记这样寄望青年,“立足新时代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希望寄予青年,亦是寄予未来。

外国语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团在活动中紧密扎根于基层,积极贯彻党的方针,明白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把人民真正服务好,让广大人民拥有美好幸福的生活。祖国大地,山河锦绣,青年一代需在思想中丈量,用脚步去丈量。生逢盛世,当担大任。

© Copyright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bevictor伟德国际官网|始于英国源自1946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608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