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victor伟德官网”和“一线专业课” (五) | 艺术学院赴湖北省十堰市“艺心筑梦”志愿服务团
为深入学习贯彻bevictor伟德官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bevictor伟德官网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bevictor伟德官网”和“一线的专业课”,在“奋勇争先、建成支点、谱写新篇”中展现青春作为、贡献青春力量。校团委根据团中央、团省委“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工作要求和学校整体工作部署,以上好“‘bevictor伟德官网’和‘一线的专业课’”,让青春为支点,建设挺膺担当”为主题,按照“聚焦为党育人、把准活动定位、注重工作统筹、坚持求真务实”总体原则,主要从学习宣传bevictor伟德官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文化传承、促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群众、民族团结实践等6方面开展,聚焦学习贯彻bevictor伟德官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引领bevictor伟德官网青年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了解国情、体察社情、感知民情。
校团委于6月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统一定制服装、旗帜、标识,多渠道发布信息,坚持“目标精准化、工作系统化、实施项目化、传播立体化”和“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工作原则,组建24支校级团队和2支院级团队分赴革命旧址、红色场馆、工业园区、乡镇村社等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奔赴湖北十堰、贵州铜仁、安徽安庆、云南文山、贵州遵义等各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足迹遍布5个省18个市地县。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广泛深入基层,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课”,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艺术与设计学院"艺心筑梦"志愿服务团,赴湖北省十堰市,以“美育赋能乡村振兴”为主线,以开展青少年艺术实践为出发点,把美育浸润与乡土教育、红色传承紧密结合,激发青少年的创造活力与家国情感,引导他们领悟当地革命历史与地脉文化,厚植乡村文化根基与精神底蕴,以青春画笔助力乡村振兴。
艺术与设计学院赴湖北省十堰市
“艺心筑梦”志愿服务团

团队指导老师:路琛、李琨、王晶
团队学生负责人:孙子仪
团队成员:邵志源、杨仕伟、陈星、周粤、张昕萌、陈璨华、张妮娜、高思语、毕云丹、宋怡秋、王祺、曹梦芸、吴语桐、戴盈静
实践地点: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青龙泉小学

活动开始前,团队内部举行了专题筹备会议,围绕实践主题、活动内容及教学计划进行了充分研讨与精细部署。成员们依据专业特长分工负责,精心设计各教学板块课程。安全保障工作被置于首位,对饮食、住宿、交通等环节制定了周密方案。6月30日,“艺心筑梦”实践团十堰分队顺利抵达湖北十堰郧阳区。抵达后,团队第一时间与杨溪铺镇青龙泉小学校长田植林、教学主任刘平平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2025年6月30日,志愿团队抵达十堰市郧阳区。次日上午,组织家长学生签到并开展破冰活动,快速拉近距离。随后几日,团队开设创意冰糖葫芦、石膏娃娃彩绘、树叶拼贴等课程,搭配“你画我猜”等益智游戏,提升孩子们的艺术感知与互动活力。同时,通过讲解中国旗帜成长史、组织观看《建军大业》,引导孩子们感悟当地革命历史,让红色记忆与艺术启蒙相得益彰。

创意冰糖葫芦课。该活动将手工实践与对传统民俗小吃冰糖葫芦的认知相结合。志愿团成员指导学生使用竹签、胶水、彩笔等材料,学习制作多彩的立体“糖葫芦”模型。课程内容涉及剪贴、拼接与色彩运用等手工技法。

“中国航空”主题手工黏土课程。将知识科普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引导孩子们使用黏土塑造火箭、卫星、飞机等航空器形象。团队成员旨在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融入航天器科普内容。

树叶绘画拼贴艺术课。团队先讲解创作技巧并示范,再带学生到户外捡拾各式树叶。回到教室后,孩子们将自然素材融入创意,在志愿者指导下完成一幅幅充满乡土灵气与童真想象的作品。

手工绘画课。学生依托自身的想象力以“手掌”和“树林”为主题自由创作。运用色彩和线条表达想法。课程侧重于提供自由创作空间,鼓励学生围绕特定主题完成绘画作品。
为深入了解郧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强化团队成员赓续红色基因的使命担当,7月6日,团队通过走访郧阳区烈士陵园、品尝非遗美食、参观郧阳博物馆对当地人文历史进行深入学习。

上午,实践团全体成员肃立于郧阳区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整齐列队,敬献花篮、鞠躬默哀。庄严肃穆的仪式使成员们深切体悟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此行极大地强化了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的责任感与自觉性。
午餐时分,实践团探访郧阳三合汤传承门店,亲身体验这项百年非遗美食。成员们在品味地道风味的同时,深刻认识到三合汤作为地方文化载体的独特价值。此次体验生动展现了郧阳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民俗风情,深化了团队对守护与传承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

当天下午,实践团去往郧阳博物馆。该博物馆以“郧阳历史文化陈列”“恐龙世界”“古人类家园”等主题展厅为依托,系统展示了郧阳百万年人类进化史与千年文明脉络。通过参观学习,团队成员深刻感受了脚下这片土地的厚重历史底蕴,对郧阳作为人类重要发祥地及区域文明中心的地位有了直观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守护与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高思语:
孩子们的眼神最难忘,没有预设答案,只有纯粹的好奇与真诚。三下乡是双向照见。我们看见资源匮乏中蓬勃的生命力,孩子们也照见我们的局限。教育的本质,是点燃每束微光,相信心泉自有奔涌的力量。
邵志源:
我作为“三下乡”支教团队的一员,走进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青龙泉小学,开启了一段与乡村孩子共同成长的旅程。十天的支教生活虽短暂,却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力量、责任的重量,以及乡村孩子眼中那份对知识的渴望。这段经历不仅是一次教学实践,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对教育、对乡村、对自我有了全新的认识。
曹梦芸:
红色资料里的故事、烈士陵园的沉默,教会我珍惜当下的重量;实地调研的所见所闻,让我懂得要把目光投向更具体的土地与人群。往后愿做个“接地气”的人,以热忱赴日常,用行动回应期待,带着先烈的精神底色,认真对待每一份能传递温度的机会。
杨仕伟:
此次赴十堰郧阳三下乡之旅,令我十分难忘,走出大学的校园,步入乡村的课堂,孩子们温暖阳光的笑容萦绕在我的心头。初入此地,路途遥远,疲惫的感受充斥着全身,但与小朋友们相处的一点一滴,无不温暖着我。看着他们能够开心,我愈发觉得此次旅程十分具有意义。在未来的生活里,我将继续弘扬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的精神,为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妮娜:
参与这次“三下乡”,为学生上树叶绘画拼贴课,于我而言意义非凡。当看到孩子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我深感责任重大。在授课过程中,从讲解技巧到一起户外拾叶,再到见证他们用创意完成作品,我收获了满满的感动。看到孩子们在艺术创作中绽放笑容,大胆发挥想象,我越发坚信美育的力量。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三下乡”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与心的交流。我愿继续投身其中,用艺术为乡村孩子的世界添彩,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

“艺心筑梦”志愿服务团深植郧阳红色沃土,以艺术授课、红色研学、文化体验的方式深度扎根乡土生活,以美育为桥启迪童心,开展创意课程点亮童真;带领青少年瞻仰烈士陵园、探访博物馆、体验三合汤文化,在革命历史与地域文脉中触摸信仰力量与文化根脉,上好一堂立体鲜活的“bevictor伟德官网”。
这场双向成长的实践,让团队成员在教学中传递热爱、启迪心灵,在服务中彰显知行学子勇担使命、赓续红色血脉的风貌,在与乡土的联结中深化责任认知,将美育实践转化为奋进力量,在传承中守正创新,奋力书写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的青春答卷。